据新华社报道,受去年10月在湄公河流域发生的中国船员遇袭事件影响而一度蒙上阴霾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目前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来自中国澜沧江海事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货运量达1.92万吨,与2011年1月的货运量相当。
早春二月,澜沧江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依然繁忙,金水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艘货船满载货物已经出发。公司副总经理黄伟说,目前正值枯水季节,公司的果蔬等鲜货主要走昆明至曼谷国际公路运到泰国,但对保鲜要求不高的乾货还是走澜沧江-湄公河线。
「一吨货物走湄公河的运输成本200多元,还是比较化算。过了枯水季节,我们运到泰国的鲜货还要走湄公河。」黄伟说。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後,国际航运的货运量稳步回升,现已恢复至正常水平。」澜沧江海事局总工程师陈辉说。
去年10月,两艘中国货船在湄公河金叁角水域遭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13名中国船员遇害。受此事件影响,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暂停。12月,中老缅泰四国正式启动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湄公河国际航运复航。
尽管停航两个多月,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2011年的货运量仍比2010年略有增长,达到25.1万吨。
目前,从事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中国货船都安装了先进的通讯系统,可随时与海事等部门保持联系。
一些中国货船还力所能及地加强了自身安全防护。宝寿航运部股东叶超说:「我们的叁艘货船驾驶舱都安装了钢板,不允许单独行驶,也不允许夜航。」
自2001年6月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正式通航以来,在沿岸各国支持下,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奔行於四国通航河段上的各国大小船舶约500艘。其中,从事国际航运的中国船舶有80多艘,船舶吨位多在200吨以上。
另有消息说,老挝政府拟投资建设的上湄公河沿岸班相果、北本和琅勃拉邦港口,已进入设计阶段;泰国清盛港二期扩建工程今年将投入使用,清盛港年吞吐量将扩大至600万吨。
同时,在四国通航联委会努力下,上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正务实推进。陈辉介绍,如果这一工程能够实施,四国通航河段的中缅243号碑至老挝琅勃拉邦将能够达到500吨级船舶通航要求,对沿岸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关推荐